标志情报局 - 全球LOGO新闻和品牌设计趋势平台
  • 手机版
  • 繁體閱讀
  • 网址导航
  • 投稿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» 欣赏评论 » 访谈 »

    专访香港回归标志设计师陈汉民:好标志得有品位留余地

    27.8W 17 25 9 小程序阅读
    微信扫一扫,打开小程序阅读、分享本文

    专访香港回归标志设计师陈汉民:好标志得有品位留余地

    也许你不知道陈汉民的名字,但从银行logo到交通标志,陈汉民的标志设计早已进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在香港回归20年之际,提起“1997年香港回归”标志,更是陈汉民设计生涯中绚丽的一笔,今天我们对话1931年出生的陈汉民先生,听他讲述标志设计的前世今生,也详解“1997年香港回归”的设计理念。

    小天地、大作为的标志设计

    您设计过许多著名的标志,比如1997年香港回归、中国工商银行等,并就此提出标志设计的八字方针:“易解,新颖,美感,适用”,能否谈谈如何理解这八字方针?

    陈汉民:标志近20年来蛮火的,因为经济发展、企业观念的变化,都要靠标志。标志是文字和图形结合的产物。天地很小,但作为很大,设计要先做加法,再做减法。

    它也有诸多限制。所谓限制,就是设计原则。也就是“易解,新颖,美感,适用”的八字原则。用通俗的语言来讲,就是:好懂、好记、好看、好用。

    “好懂”是标志设计最基本的要求;“好记”是形象特别,要很有特点;“好看”是形式法则的问题,图案的形式法则:空间、比例、虚实、刚柔、结构,互相呼应,它符合美的法则,就好看;“好用”好懂呢,却往往被人忽视。大的标志有几百米那么大,小的有纪念章那么小。大而不空,小而不挤,这是好标志的特点。比如工商银行,大的在墙上、屋顶上挂着,小的像一个纪念章,它有一个制约。我坚持要求在设计标志的时候,以这八个字为原则,来衡量这个标志是好的还是不好的。不好的,肯定是不懂、不认、不好用、不好看。

    专访香港回归标志设计师陈汉民:好标志得有品位留余地

    陈汉民设计作品

    7月1日是香港回归20周年,20年香港回归的标志是您设计的,能否回忆一下设计的始末?

    陈汉民:的确,香港回归的标志是我设计的,我对这次设计记忆犹新。这个任务给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(现清华美院),下达到我们装潢系,我也参与设计了,后来我中标了,我很高兴。

    回顾这个标志的产生,有一个过程。我一面自己设计,一面也布置给同学们设计。一开始同学们并不理解香港回归的本质意义——这是一个重大的事件,重大的政治事件。但英国人侵占了香港几百年,现在我们国力加强了,有这个能力收回香港。标志要表达香港是回归祖国怀抱后,明天要更美好;且香港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也要明确。所以设计标志,一定要把握内容。我设计了“97”两字,“盼97想97念97祝97”,“97”在当时是特别响亮,我就用了“97”两个字。9是红的,代表中央政府,代表社会主义国家,代表香港的紫荆花糅进了中央政府,这关系就比较明朗。7字是绿的,代表香港的明天更美好。小小的一个纪念章,小小的一个标志,其中融入了政治概念。我经常跟学生讲,不学政治,不懂时事,怎么能设计出好的标志呢?好的标志要靠丰富的生活经验、历史知识和专业能力。

    专访香港回归标志设计师陈汉民:好标志得有品位留余地

    “97”香港回归标志

    好的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好的比喻,怎么说它是一个好的比喻呢?有明确标准吗?

    陈汉民:比喻和象征是文艺作品中经常用的一种手法。标志设计也是一样的,它是文字和形象的结合物,一些理念往往是抽象的,它没法形象化,那就得用比喻来做了。有位名人说过,第一个人把苹果象征女孩子的脸,这是天才;第二个人再同样比喻是庸才;第三个人就是蠢才了。这就说明“比喻”既要约定俗成、让大家熟悉,同时它还要新鲜,不老套。所以没有象征就没有现代标志。因为它本身是没有形象的,要靠我们去找到象征物来比喻它。

    专访香港回归标志设计师陈汉民:好标志得有品位留余地

    陈汉民设计的《读者杂志》标志,将文摘的形式比喻为蜜蜂采蜜

    专访香港回归标志设计师陈汉民:好标志得有品位留余地

    陈汉民标志设计作品

    专访香港回归标志设计师陈汉民:好标志得有品位留余地

    陈汉民标志设计作品

    除了上面提到的标志外,我们几乎每天看到的道路交通标志也是您设计的。此外您设计的邮票《民居图》,1986年日本评为世界十佳邮票之一,您是怎么协调大众审美和艺术的关系的?

    陈汉民:现在马路上看到的公共交通标志是我在1979年的设计的,作为公共信息图形符号。它要求一看就懂。我是参照了国外的标志设计,加上我们中国的形象特点,后来就作为国家标准用了。民居邮票不是我一个人设计的,是三个人设计的。我觉得民居邮票题材很好,是第一次把中国的民居搬上邮票,将地方的、民族的文化得到宣传,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一个创新。

    专访香港回归标志设计师陈汉民:好标志得有品位留余地

    陈汉民,励忠发,华健心设计的民居邮票

    专访香港回归标志设计师陈汉民:好标志得有品位留余地

    陈汉民民居写生

    公共信息图形是符号类的,要一看就懂,但标志不一定,太白了也不好。它得让人琢磨,比如香港回归标志,乍一看不懂,但一琢磨它有味道。味同嚼蜡的标志不是好标志,晦涩不懂也不是好标志。既要让大家明白,又不让你一下子看懂,需要品味,留有余地,这才是好标志。

    专访香港回归标志设计师陈汉民:好标志得有品位留余地

    由陈汉民设计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(部分)

    现在设计与传统如何去平衡?

    陈汉民:这个东西复杂得很。根据审美情趣来调整。一般来说,过去传统的标志以写实为主,现在的标志除了写形以外还写意。再者,现代标志越来越简洁,因为社会发展了,使用的范围扩大了。而且现在标志一般都比较小、精致。我上标志课很多年,体会到一点:小天地,大作为。现在的标志大家都看惯了,也熟视无睹了,但你琢磨一下,这不是人人都能设计的。我到现在还是很怕,就怕一个任务来了我想不出来。

    专访香港回归标志设计师陈汉民:好标志得有品位留余地

    陈汉民的部分标志设计

    文化和艺术无法和国际“接轨”

    现在很多标志都是直接用电脑做的,您能谈谈手绘设计和电脑制作的一些比较吗?

    陈汉民:我不赞成用电脑打草稿。电脑是把双刃剑,尽管电脑在设计界用得普遍了,是设计进步的一种体现,是工具的革命,但它不是设计的革命。现在我看许多人电脑味太重。电脑里做草稿和实际画草稿两回事,手绘草稿画是连贯的,可以调整的、有感情色彩的。所以我不主张一开始学习设计的时候用电脑。

    对于老师而言,要有人格魅力,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必不可少。一个老师要想讲好课,并不难,要辅导好特别难。要发现学生的作品的问题在哪里,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。发现问题要准,分析问题要透彻,解决问题要有方法。
    教学是一门学问。过程比结果更重要,结果是过程的延续。我打分要求学生的本子上有教学板、有草图,有老师提意见的修改稿,最后才是正稿,并写小结。我打分打过程,过程加结果,这个分数才是含金量高的。

    专访香港回归标志设计师陈汉民:好标志得有品位留余地

    陈汉民“工商银行”设计过程

    国外现在的设计教育是很注重过程的,老师很希望学生自己去做调查研究他们要设计的方向,中国的学生就是关在教室里上网查资料,您怎么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?

    陈汉民:有两种学生,一种是市场调查,作品分析,找到弱点,进行改进;第二种去图书馆一翻一画,老师一看不错,就蒙混过关了。前一种比较好的,因为在过程当中你已经了解市场,了解产品,了解它的弱点,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去把它改进。这是一个过程当中的进步的形象。所以我主张同学不要去翻字典,而是去思考。

    设计是要解决问题的思想。画画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,发挥个性。设计不一样,设计是一个服务行业,所以要做命题作业。

    专访香港回归标志设计师陈汉民:好标志得有品位留余地

    陈汉民戏剧人物速写,采访过程中,陈汉民也透露自己是戏迷,戏剧给他的设计启发

    我们现在都在谈和国际接轨,但您过去说过文化和艺术是没法接轨的,如今还坚持这个观点吗?

    陈汉民:确实,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。文化是不能简单说接轨的,连并轨都不行。不要说接轨,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,意识形态怎么接轨?可以接轨的部分是属于功能性的,体育、经济这些功能性的,可以接轨。国际标准必须接轨,可是文化不一样,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积淀,老百姓已经懂得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什么,他能欣赏。你搞接轨,把别的东西接到我们中国的轨上,不伦不类的算什么?

    文化只能融合,不能接轨。我再重复一遍,文化是不能接轨的,只能融合,只能借鉴,借鉴来以后成为自己的东西,这个才是正确的道路,所以我坚持我的观点:文化是不能接轨的。设计,部分可以接轨,功能性的部分,意识形态的不能接轨。

  • 标签: ####
  • 撰写评论

    有什么想法?欢迎留下你的评论!

    已有17人参与讨论

    1. 绝地战神

      2021/07/05 at 10:18 · 浙江

      陈大师是一个时代的标志。

    2. 许可

      许可

      2020/08/06 at 13:52 · 四川

      陈汉民来我校讲过一次课,对我影响很深。logo设计的理念并不需要跟随西方的脚步,而应该顺应自己的文化。当然今天看来,陈老师几十年前的有部分设计,确实有点跟不上现代的审美了,但西方设计设计师几十年前设计的东西,到今天就都能符合现代审美吗?大多数也不行吧。

    3. zhangsansan

      Clakywhere

      2017/07/24 at 20:23 · 河北

      这么多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标志原来都是陈老先生的作品。

    4. 不匿名

      不匿名

      2017/07/18 at 10:48 · 上海

      好设计首先原创,老爷子做到了,赞赞赞

    5. 浅饮浅谈

      2017/07/12 at 18:00 · 河南

      文化只能融合,不能接轨。高瞻远瞩的看法,不愧是大师。

    6. 林军-品牌设计师

      2017/07/05 at 20:52 · 中国

      小天地大作为!陈老师的话历历在目

    7. menxico

      2017/07/05 at 20:52 · 中国

      前面评论过时的都是业界设计大咖吧,老前辈的logo设计我觉得很经典,有些似乎确实不符合时代审美,但是它们在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下,已经充分发挥了它们的作用,别用现在的眼光说它们老旧老套,况且这其中还有不少经典一直保持着顽强的审美生命力。

    8. Jack Hah

      2017/07/05 at 20:51 · 中国

      没有老一辈的这些东西,设计怎么会进步,最烦的就是,不站在当时环境来看事物的,你可以对调下,让这些前辈在现在来做平面,你也许真的不如前辈,请放在当时环境的视角,别用现在审美来妄加评论

    9. 卯兔未羊

      2017/07/05 at 17:40 · 中国

      我觉得设计行业分为了了两种,其中一中总是觉得要现代,国际范,总是抨击一些老式的设计,可是只要有需求他就会存在,就拿银行圆形方孔钱来讲,很多设计师觉得这种老旧、过时,可是就是这种圆形方孔的创意在拿掉名字之后,大部分人都能一眼认出来,我觉得这种才符合标志的基本特性,易识别,易记忆。要知道一种形状在人们心里的潜质反应,是需要数十年的潜移默化才能实现的。 如果设计师一味追求现代、时尚。当你的logo设计只能是同行或者一小部分认同的话,标志logo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。logo毕竟也属于商品,它有它要传达的价值和意义。而不是为跟谁什么潮流什么趋势设计样式。 鄙人也是设计师,刚毕业几年的时候总是走现代、独特等趋势,后来工作中屡屡碰壁,才知道logo是为了满足需求,存在即为合理。 有多少能达到这位前辈的水平和营影响力。有几个设计师能设计国有大型企业的logo 个人见解,不喜勿喷

    10. 2017/07/05 at 17:39 · 中国

      杭州银行就不同,打破了这种老旧的套路,设计既然是服务多一点,当然是要着眼于全球的设计

    11. 大脸猫

      2017/07/05 at 17:39 · 中国

      这样的设计已经完全过时了,都是老派的东西,就像之前有设计师抨击的,中国只要是银行系统,都是千篇一律的圆形方孔钱,过时、老旧、没有创新。

    12. 微塵

      2017/07/05 at 17:38 · 中国

      一个时代的终结……只能是属于历史的美好……

    13. 大石

      2017/07/05 at 17:38 · 中国

      真的甲乙双方都把设计的目的变成解决问题,那么中国的设计驱动就不远了[嘿哈]

    14. 王永亮

      2017/07/05 at 17:38 · 中国

      这么多熟悉的标志原来都是他设计的,厉害了[强][强][强]

    15. 孙伟果实

      2017/07/05 at 17:37 · 中国

      都很经典,需要品味余地,也需要时代审美。。

    16. 设计科科长

      2017/07/05 at 15:51 · 江西

      大师是无可置疑的大师,可惜只是那个时代的大师

  • 17